秋日,记者走进古浪县城关街道昌灵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室内处处洋溢着温馨热闹的氛围。在这里,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一幅和谐幸福的社区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书画室内墨香四溢,几名老年人提笔挥毫,一笔一画间尽显雅致;乒乓球室里,清脆的击球声此起彼伏,居民们的额角上沁着汗珠,脸上满是运动的快乐;棋牌室中,老人们围坐一桌,指尖捏着棋子思索,“跳马”“吃炮”的讨论声里满是悠闲;曲艺室里,几位文艺爱好者正排练节目,悠扬的歌声伴着乐器声不时传出,引得路过居民驻足倾听;母婴室内,柔软的婴儿护理台、温馨的哺乳沙发一应俱全,为带娃家长提供了便捷舒适的休憩空间。
在儿童游乐区,彩色滑梯、卡通摇摇马前围满了孩子,笑声像银铃般清脆。“自从社区儿童乐园免费开放,我几乎每周都带孩子来,他和小伙伴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家长也能在旁边交流育儿心得。”带着儿子玩耍的张晓晴笑着说。
能工巧匠室内,几位妇女围坐在一起,手中的针线、布料在指尖翻飞,鲜艳的丝线很快勾勒出牡丹、喜鹊等精美的图案。“这里不仅能学手工,还能和姐妹们聊天,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社区对妇女的支持。”正在绣花鞋垫的王阿姨笑着说。
自习室内则是另一番安静景象,几张书桌整齐摆放,灯光柔和不刺眼,几位学生埋首书本,偶尔传来翻书的轻响。“家里空间小,弟弟妹妹吵闹,学习容易分心,社区自习室安静又舒适,来这里复习特别安心。”正在备战公考的李露说。
这些贴心的设施和服务,都源于社区对居民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平常会深入小区楼院走访入户,在和居民拉家常时,留意年老体弱、独居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实际需求,之后积极联系驻区单位或党员个人,想办法满足他们的‘微心愿’,通过沟通协调帮他们解决难题。”昌灵社区网格员陈平阳告诉记者,为了让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更贴合居民需求,他们还会定期走进居民家中,倾听大家的心声,收集意见建议,不断调整完善服务内容。
“我们把‘未诉先办’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全流程,聚焦‘一老一幼’等特殊群体,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昌灵社区党委书记李银莲告诉记者,社区网格员会主动深入居民家中、楼栋院落,认真记录居民的想法和诉求,再通过三级响应机制,高效解决问题。
昌灵社区通过靠前服务、主动介入,把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开口之前,让服务跑在需求之前、温暖送进心坎之中。从满足休闲娱乐的功能场所,到关爱特殊群体的精准帮扶,社区以一件件可观可感的民生“微实事”,夯实了基层治理的“大根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有所盼、我有所为”的郑重承诺,让居民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切实感受到和谐与幸福。(记者王雁 马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