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天祝县天堂镇菊花村华锐民歌传习所内,甘肃、青海两省的民歌手与爱好者齐聚一堂,老艺人苍劲的歌声与少年稚嫩的学唱声交织,国家级非遗华锐藏族民歌的悠扬旋律在青山绿水间久久回荡。
华锐民歌在菊花村底蕴深厚,村民们上至老人下至孩童皆能传唱。自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以来,当地多次通过举办民歌大赛等活动大力推动传承。华锐婚俗县级传承人鲍伟宏介绍,菊花村的华锐民歌传习所,培养了一大批传承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华锐民歌市级传承人秦生军自筹资金将自家庭院改造为传承基地,购置音响设备,使传习所成为华锐民歌传播阵地之一。为延续非遗薪火,传习所采用“老带少+网络教学”模式,利用农闲集中培训青年爱好者。
为传承好非遗,天祝县已建立科学考核机制,目前,全县拥有45项非遗项目、114名各级传承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华锐民歌等一大批非遗在代际接力中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通讯员郑金花 李登玉 秦昂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