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沙漫漫到绿树成荫,这不仅是一片绿洲的诞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9月7日,太原游客赵玉梅走出古浪八步沙林场纪念馆后,深有感触地说,“近期来武威旅游,恰逢在央视综合频道看到《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五集《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我当即决定到八步沙林场亲身见证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武威的治沙故事太有感染力了,真的值得更多人来看看。”
9月6日18:2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大型系列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第十五集《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节目以纪实镜头为笔,生动勾勒出武威市在治沙护绿、生态修复领域的奋斗轨迹,全面展现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节目播出后,迅速在武威社会各界引发热烈讨论,更像给坚守一线的治沙人上了一道“精神发条”,让这份“点沙成绿”的事业在传承中焕发出更强动力。
“观看了《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八步沙林场党支部书记、场长郭万刚作为林场第二代治沙人,全程认真收看了节目。他坦言,节目里每一个治沙场景都格外熟悉,“节目用一个个鲜活的镜头展现了武威治沙护绿的成效,往昔治沙岁月如电影般在脑海中不断浮现。观看这一集节目,就像是回顾了八步沙治沙的奋斗历程。”从“六老汉”卷起铺盖进沙窝,到第二代、第三代治沙人接力坚守,八步沙林场已从昔日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变成如今草木繁盛的生态屏障。郭万刚坚定地说:“这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发扬‘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就一定能让更多的沙漠披上绿装,让我们的家园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在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北面腾格里沙漠边缘,王银吉一家与治沙事业紧紧相连。26年来,他们扎根沙漠,用双手播撒绿色。节目播出后,王银吉一家反复看了多遍,每一个画面都让他们倍感振奋。“听到节目里说武威治沙的成效,再想起自己这26年,1万亩沙地上种满了树,那道南北3800米、东西4000米的防风林带挡住了风沙,以前黄沙遮天的日子再也没见过。”王银吉指着远处的绿洲,眼中满是自豪。看到节目里乡亲们在绿树下忙碌的场景,他更坚定了继续治沙的决心:“往后还得接着干,让更多的沙漠穿上绿装,绿再多些、再密些。”
除了治沙奇迹,节目中展现的祁连山浅山区生态林建设成果,也让凉州区天梯山林场森林资源办公室负责人李全东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22年凉州区抢抓 “双碳” 机遇,在祁连山浅山区适宜造林区域启动为期8年的生态林建设项目,2024年发起“我在南山有棵树”倡议后,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青少年儿童都主动参与进来,截至目前已种植苗木270余万株,造林面积达3.12万亩。现在山变得越来越绿了,空气也越来越清新了。” 李全东说,2025年林场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开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在南山种棵树,就是种下对家乡生态的承诺。未来我会继续坚守,为守护这方绿色天地贡献力量。”
《叠翠祁连 绿染武威》的热播,不仅让全国观众看到了武威生态建设的“成绩单”,更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守护绿色、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如今,在武威大地,治沙护绿的行动仍在继续,生态文明的画卷正被一笔一画绘就得更加绚丽。( 记者王雁 王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