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区县新闻
日光温室“智”富忙 林下经济生“金”旺
——凉州区新华镇产业经济见闻
时间:2025-09-08 09:31:39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144

秋日丰收时节,走进凉州区新华镇马莲滩村,一座银光闪闪的巨型连栋日光温室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温室里,葡萄藤郁郁葱葱,辣椒挂满枝头,荚豆苗正奋力攀爬。不远处,穿城村的核桃林下,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圆润的滑子菇破袋而出。

两个不同的场景,共同编织着新华镇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

“你瞧这温室,里面‘机关’可多了,全是自动化的。”马莲滩村村民王兆红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介绍起来。他身后,是马莲滩村与甘肃光禾农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连栋日光温室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的一期工程。

这座占地17亩、超万平米的“钢铁巨兽”,从外观到内核都与传统温室截然不同。它没有间隔带,土地利用率极高;双层钢架结构覆以双膜保温被,保温性能是传统温室的1.5倍;“囚笼式”设计确保其能抵御风雪,使用寿命超30年。

“土地高效集约,破解了传统温室间隔带浪费土地的难题;超强保温体系确保了作物在严寒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实现了反季高产。”马莲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学柏如数家珍地介绍该项目的六大优势。他特别指出,内部采用大V型廊架结构,为自动化作业铺平了道路,“打药、采收自动化率能达到100%,智慧生产系统集成水肥一体、自动卷帘、温控和病虫监测,人工成本能显著降低,让生产更高效,管理更轻松。”

张学柏说:“一期示范棚刚建成,我们就定植了葡萄、西红柿和荚豆。我们将同步构建‘土地入股+务工就业+订单种植’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温室分包经营、定向用工和保底收购,让周边农户深度参与进来,实现稳定增收。”这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共赢机制的创新。

与此同时,在新华镇的另一隅——穿城村的千亩核桃林下,另一场“点绿成金”的实践正酣。

“以前光指望树上的核桃,一亩地收入千把块钱。现在好了,林下种上菌菇,等于一块地挣两份钱。”凉州区古闽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剑锋脸上洋溢着喜悦。

新华镇地处南部山区,土质肥沃,气候冷凉,拥有3700余亩经济林果,覆盖半数农户。但过去产业单一,效益不高。如何破解?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创新探索“林上+林下”复合经济发展模式。

“我们镇资源禀赋优厚,年均返潮期多次,病虫害发生率低,特别是丰富的秸秆和枝条资源,为发展林下食用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新华镇武装部长李得志介绍。自2021年引进福建客商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公司以来,林下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

经济效益显著,带动效应更是强劲。通过流转林地,农户获得了每亩约540元的稳定租金;菌菇种植管理环节多,提供了大量就地务工岗位,亩均劳务支出约4000元,相当于提供了40个用工机会。这不仅鼓了农民的钱袋,更强了村集体的“腰包”。

截至目前,穿城村已成功流转45亩核桃林进行林下袋栽,计划定植菌棒80万袋,现已完成鹿茸菇、滑子菇定植约10万袋,目前正值采菇旺盛期,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日光温室与林下菌菇,一“工”一“农”,一“高”一“生态”,看似路径不同,却共同印证了新华镇立足资源禀赋、精准施策的产业发展思路。它们都是新华镇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践行“守底线、兴产业、促振兴”工作思路的鲜活注脚。(记者徐燕 马登瑞)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