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哪里群众多,电影放到哪”
——武威市公益露天电影放映见闻
时间:2025-07-04 08:59:36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125

一块白幕布,一台放映机,坐着板凳摇着扇子,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来说,这是再熟悉不过的露天电影放映场景。如今,这样充满年代感的观影方式又出现了。近几年,我市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紧握公益电影放映这一有力抓手,以“小银幕”承载“大民生”,通过构建精准化、多元化、品牌化的公益电影服务体系,让文化振兴的春风吹拂到每个角落。


成为一张新名片


“今晚放露天电影,走,看电影去。”

6月27日至28日,凉州城区三处热闹繁华地段放映电影《集结号》《危机航线》。还不到晚上8时,凉州十七巷城墙遗址广场放映点,放映员早早支起白色幕布,调试好放映机焦距,准备工作就绪;汉唐天马城民俗节庆广场放映点,孩子们早早抢占有利座位,盼着电影早点放映;凉州十七巷东巷子街区下沉广场放映点,不少孩子、老人或自带小凳、或席地而坐,追逐屏幕上的光影,勾勒出城市最温情脉脉、最具文化活力的夏夜图景。

放映影片经过精挑细选,既有《集结号》这样激发爱国情怀、令人热血沸腾的主旋律经典,也有《危机航线》等适合大众共享、紧张刺激的硬核大片,力求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口味的市民需求。影片选择注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教于乐,在光影艺术中潜移默化地传递向上向善的力量。

“此次公益露天电影放映,选择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凉州十七巷和汉唐天马城,就是要让历史街区‘活’起来,让文旅地标‘火’起来,更让文明实践活动‘热’起来,围绕‘哪里群众多,电影放到哪’的宗旨,让公益露天电影成为一张有温度、有吸引力的新名片。”现场观影的凉州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


满足群众的需求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针对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天祝县创新建立“线上+线下”双向互动机制,通过“你点我播”线上平台,收集群众观影需求,结合线下走访调研,形成涵盖红色经典、乡村振兴、民族文化等主题的140部精选片单。2024年,9支放映队足迹踏遍19个乡镇的280个放映点,累计放映公益电影2782场次,惠及群众3.1万余人,让文化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发展。

古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办结合群众实际,开展“影约七点半”暑期公益电影展播活动,不仅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还以公益电影放映为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效能,把公益电影的“小银幕”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大舞台”。

民勤县利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平台,在每场电影放映前加播《地震预警护万家》等防震减灾科教影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打通科普宣传“最后一公里”。该县已组建专兼结合的公益电影放映志愿队伍13支,在各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公益电影放映点323个,在新农村社区打造固定放映点18个,实现“看得见向看得好、室外看向室内看、站着看向坐着看”的转变。


打造成文化品牌


6月28日晚,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凉州区宣武街海藏社区联合在海藏湿地公园,放映经典红色电影《建党伟业》,吸引了数百名市民群众、党员干部及学生观看,他们以光影为媒、以知识为桥,共赴一场沉浸式红色文化之旅。

“对于不少群众来说,观看露天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回忆的延续。”观影群众说,看露天电影,不光深入了解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还可以在电影放映前,观看交通安全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类宣传短片,将单纯的送电影,升级为送政策、送知识、送信息,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安全、健康、环保等意识,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在露天影院建设过程中,市文明实践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公益电影+理论宣讲”“公益电影+移风易俗”“公益电影+生态环保”等形式,利用映前热场时段,开展理论宣讲、反诈宣传等活动,加播交通安全、科普公益、移风易俗等科教宣传片,丰富观影的形式和内容,引导群众在观影过程中学习先进文化、传承传统美德、践行社会公德,努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露天影院打造成群众喜爱的文化品牌,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学习进步的好平台、文化交流的好阵地。(记者范武平)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