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绿野新希望
——武威农特产品系列报道之三
时间:2025-07-01 09:42:16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212


深扎乡村沃土间,链接城乡市场链。在武威的田野间,一颗菌菇串联起深加工、电商等多个产业链;一头白牦牛激活养殖、屠宰、冷链、高端餐饮四个就业环节;一亩蜜瓜田通过“种植+加工”模式实现产值翻番……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土特产”,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钱袋子”,更化作县域经济的“造血细胞”,在西北大地勾勒出产业兴农的生动图景。

武威,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农业生产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天然隔离条件好,天蓝地净水清、作物病虫害低,植物光合作用有效辐射丰富,非常适合发展有机蔬菜、食用菌、瓜果等经济作物及牛羊等草食畜产业,是绿色有机食品极佳产区。

近年来,武威市立足“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武威实际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全市羊、奶牛存栏量和蔬菜、食用菌、蜜瓜、藜麦、茴香等特色农作物产量均居全省第1位,牛、猪、禽存栏量居全省第2位,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甘肃省第1位。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连续四年位居甘肃省第1位。武威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重要的优质瓜菜、食用菌、草食畜生产基地,所辖三县一区均为全省肉羊产业大县,凉州区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肉牛产业大县、北方设施蔬菜供应基地。

产业融合 激活增收引擎

走进民勤县收成镇蜜瓜种植基地,连片瓜田绿意盎然,金黄饱满的蜜瓜缀满藤蔓,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的图景。“以前种蜜瓜,丰收了却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加入合作社,不愁销路还能分红。”瓜农们满脸喜悦。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企业负责产品收购、加工与销售,合作社组织农户标准化种植,统一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这种模式让农户从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产业融合发展更是为增收按下“加速键”。武威的肉羊产业通过“养殖+加工”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初夏时节,行走在古浪县的养殖园区,高标准养殖暖棚鳞次栉比,此起彼伏的羊叫声奏响产业兴旺协奏曲。在这片黄金纬度带上,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搭配洁净无污染的水源、空气和土壤,造就古浪羊羔肉高品质,以“高蛋白、低脂肪、富营养、零污染”的独特优势,树立西北地区优质羊肉新标杆。

古浪县依托规模化肉羊养殖基地,配套建设现代化屠宰场与精深加工车间,将羊肉速冻制成多元化产品。在甘肃天乐食品有限公司的屠宰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将整羊精细分割为羊肋排、羊腿肉、羊蝎子、羊里脊等20余个品类。“通过精细化分割加工,羊肉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销售渠道也持续拓展。”甘肃天乐食品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陈晓燕说。从养殖到加工的全链条延伸,不仅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更让农户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增收致富。

武威正以“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三轮驱动模式,构建起从田间种植到工厂加工、从冷链物流到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体系,让农产品附加值牢牢扎根县域,更让农民从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收益。

当蜜瓜变成浓缩汁,当白牦牛肉通过电商走向全国,当小番茄变身观光采摘园,产业的“乘法效应”正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品牌赋能 拓宽市场之路

品牌建设是武威特色农产品“破圈”突围的核心引擎。天祝白牦牛作为中国珍稀畜种,在政府与企业协同推动下,构建起“标准化养殖+精细化加工+数字化营销”的全链条品牌体系。天祝县桑吉曼拉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将白牦牛养殖与非遗文化结合,通过沉浸式直播展现牦牛放牧、屠宰分割、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带动白牦牛肉干、酸奶等深加工产品销量不断上涨。

“以前卖牛靠中间商层层压价,现在直播间里全国客商直接下单,销售渠道广了,收入也提高了。”天祝县养殖户石朵旦脑吾的账本见证着品牌赋能的实效。从牧场到直播间,天祝白牦牛产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直播”的新模式,让雪域高原的“活名片”变成了电商平台的“爆款单品”。

从雪域高原的天祝白牦牛到千年古城的凉州熏醋,武威正以品牌为翼,让不同地域的特色农产品在市场浪潮中实现价值共振。

在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厂区,一幢幢仿古建筑别具一格。醋坛、醋缸、醋作坊,依托凉州醋文化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酿造地理条件,本着传承凉州传统酿醋技艺,武威醋大妈食品有限公司不断开发创新凉州精品醋、高原藜麦醋、保健醋、养生醋、风味醋等特色产品,成为凉州区“酿造+非遗+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过去论斤卖醋,现在论‘文化’卖品牌。”凉州熏醋传承人张文柏感慨地说,品牌化让武威农产品跳出了“低价内卷”,实现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价值跃升。

如今,凉州熏醋不仅入驻全国各大商超,单瓶售价从传统批发提升至礼盒装销售,品牌溢价让老陈醋焕发新生机。

科技支撑 点燃发展动能

在武威的农田和养殖场,科技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村民叶小平的日光温室大棚内,放眼望去,一个个圆润饱满、色泽鲜亮的人参果长势喜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叶小平忙着梳理枝条,对于初次种植人参果的她来说,虽然忙碌但充满了干劲。

“头茬果子大约卖了200多筐,按每斤3元钱的市价来说,一棚果子按3茬计算,预计总收入达10万元左右。”叶小平开心地说。

2024年,重兴镇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党支部+公司+园区+农户”发展模式,在上案村建成200座新型全钢架移动式日光温室产业园,主要种植西瓜、人参果等特色作物,实现经济效益2000万元,受益群众160户,增加村集体经济20万元。

在叶小平的人参果种植大棚里,记者注意到,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设备能根据人参果的生长需求,精准调节温度、湿度和养分供给,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不少。”叶小平说。农业科技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让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

此外,武威还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通过“田间课堂”“线上教学”等方式,让农户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以前种地全靠经验,现在跟着专家学技术,种出来的庄稼更好,收入也更高了。”一位参加培训的农户说。科技与人才的双轮驱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

绿野蕴育新希望,特色农业蓬勃发展,助农增收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步伐坚实有力。从产业创新到品牌塑造,从科技赋能到人才培养,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描绘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记者王瑾 王炳智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