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清晨7时,城市渐渐苏醒,武威东站当天第一列动车——D8892次列车准时启动,银白色的车体划破晨间的宁静,向着兰州西方向疾驰而去。车轮与钢轨的铿锵声在站台回荡,为这座千年古城奏响新一天的序曲。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节点如璀璨星辰,照亮一座城市的发展征途。时间回到2024年6月29日,C9832次列车呼啸启程,宣告武威“高铁时代”的盛大开场,将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
高铁,承载着无数武威人的梦想与憧憬,如同一支离弦之箭,向着更广阔的天地飞驰而去。一年来,兰张高铁兰武段开行14对日常线和3对高峰线列车,武威东站累计发送旅客200余万人次。清晨的商务客、周末的探亲族、假期的背包客,在这条线路上交织出流动的民生画卷。
时光荏苒,今天,兰张高铁兰武段迎来通车一周年。这一路,跨越山川河谷,穿越幽深隧道,驶过雄伟桥梁;这一年,载满游子乡愁,串联万家灯火,孕育发展新机。
“快旅慢游”新体验
“高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游客玩得尽兴,我带团轻松又愉快。”谈起高铁开通后的变化,武威西夏文旅负责人赵宏年感慨地说,“我投身旅游行业已有25年了。以前游客从出发地到武威,乘坐大巴车晃晃悠悠,到站后个个累得满脸疲惫,在景点都是走马观花,也没劲儿拍照打卡了。现在好了,高铁上舒舒服服坐着,吃个零食、追个剧,还没反应过来呢,就到武威东站了。出站直接无缝衔接旅游大巴,一分钟都不浪费。”
时间成本的大幅压缩,催生出众多“高铁+深度游”热潮。赵宏年介绍,旅行社推出的“兰州——武威两日高铁文化游”备受欢迎。游客清晨搭乘高铁抵达武威,上午便能置身雷台汉墓,探寻千年历史遗迹;下午前往天梯山石窟,领略佛教艺术瑰宝;夜幕降临,品尝特色美食。次日奔赴冰沟河景区,沉浸式感受自然风光后,即可乘坐高铁轻松返程,紧凑行程让游客尽享旅途精华。
当下,旅客愈发追求旅行品质与效率,渴望在有限时间内深度游玩。为此,武威本地不少旅行社也在积极策划多元主题游线路。针对学生群体,结合武威深厚历史文化,开发历史文化研学线路;围绕中老年游客需求,设计康养休闲游线路,精准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需求。
“武威味道”走更远
“欢迎品尝我们武威的特色熏醋,酸香醇厚,做菜必备。”在武威新城区的一家特产店内,店员郭薇正向旅客热情推介。自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以来,这家特产店的人气如同夏日的气温,一路飙升,最受欢迎的当属凉州熏醋和天祝白牦牛肉干。
凉州熏醋历史悠久,采用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色泽棕红,酸味醇厚绵口,深受游客青睐。“很多游客一买就是好几瓶,说是要带回去给家人朋友尝尝。”郭薇说,天祝白牦牛肉干肉质紧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同样供不应求。“有个杭州的游客,一次就买了10袋牛肉干,说这是他们那儿买不到的美味。”
除了这两款明星产品,民勤人参果、红秃头纯手工挂面等特色商品同样热销。民勤人参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果肉清爽多汁;红秃头纯手工挂面以古浪独有的旱山地红秃头小麦为原料,经过十八道工序制作而成,口感爽滑,营养丰富。“游客们不仅自己品尝,还会买回去当作伴手礼。”郭薇说,高铁带来的不仅是客源,更是商机。
“以前一天也就来几个外地客人,生意不温不火。现在每天都有好几十人,周末和节假日更多。”郭薇笑着说,去年以来店里的客流量比高铁开通前增长了近三倍,其中大部分是乘坐高铁而来的游客。5月是黄金旅游期,门店单月营业额突破26万元。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店内还不断丰富商品种类,增加了文创产品。郭薇说:“这些文创产品很受欢迎,很多游客买回去留作纪念。”其中,以铜奔马为原型的复仿制品摆件、金属纪念章、文创雪糕、“凉州八景”折扇等,将武威的历史文化与美食巧妙融合,成为游客们的新宠。
“高铁开通这一年,特产店营业额销售额翻了三倍。以前咱武威特产只能在周边买卖,现在有了高铁,轻轻松松卖到全国各地,让我们武威的特产乘着高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郭薇感慨道,“往后坐高铁来武威的游客肯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意也会更加红火。”
带火酒店迎客忙
“以前淡季时,一天可能只接待十来位客人,现在就算是非节假日,入住率也比较可观。”在武威瑞一国际酒店工作的前台服务员吴亚男,谈起高铁开通一周年带来的变化,言语间满是欣喜。
吴亚男介绍,高铁开通后,酒店平均入住率从之前的45% 提升至如今的70%,周末及节假日更是常常爆满。“很多游客一下高铁就直奔酒店,交通便利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除了本地酒店,周边民宿也迎来客流高峰,旅游经济的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在日常接待工作中,吴亚男注意到游客咨询的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住客最常问的是周边餐饮和公交信息,现在高铁开通后,咨询重点完全转变了。”她介绍说,“现在游客最关心的是景点到高铁站的接驳方式,以及如何高效安排县区一日游行程,这反映出高铁确实改变了游客的出行方式和旅游习惯。”
随着高铁网络不断完善,“快旅慢游”的旅行方式成为主流,不少游客会选择以武威市区为圆心,利用高铁便捷性,串联周边景点,沉浸式体验丝路古城的多元风情。
高铁的开通不仅提升了酒店入住率,更改变了游客的出行习惯和旅行需求。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升温,武威酒店行业也在积极升级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发布住宿信息,设立旅游咨询台,提供周边游玩信息,推出当地特色美食等举措,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激发文化旅游发展新活力。
列车载动夕阳红
高铁也大大拓展了退休老人们的生活半径,70岁的马润花便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回忆往昔,马润花感慨道:“以前出门,只能坐火车和大巴,火车慢悠悠的,从武威到兰州得耗上五六个小时;大巴也很颠簸,坐得人腰酸背痛。”那时,她一年到头去兰州看望孙子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提去更远的地方。受制于较慢的出行方式,她与远方的亲人相聚不易,出远门也成了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而如今,高铁的开通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现在有了高铁,又快又舒服,去兰州看孙子,只需要两个小时不到就到了,太方便啦。”说起高铁带来的便利,马润花眼角笑出了褶子,“以前嫌麻烦不爱出远门,现在想孩子了,随时就能出发。” 她还分享,过去去兰州总担心路上时间长、太疲惫,如今坐上高铁,舒适的座椅、平稳的车厢,还能悠闲地欣赏窗外飞驰而过的美景。
不仅如此,高铁的快速与舒适,还点燃了马润花探索远方的热情。她提到,前段时间女儿乘坐高铁仅用4个小时便抵达西安,让她十分心动。“我也一直想去西安看看兵马俑和古城墙,以前总觉得路途遥远,现在有了高铁,出门不怕旅途远了,等天凉快些,打算约几个老姐妹一起坐着高铁去西安好好玩一趟,感受感受那边的历史文化。”话语间,满是对未来出行的期待。
武威高铁开通一周年,像马润花这样的“银发族”不再被路途遥远所束缚,他们正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更广阔的世界。高铁不仅是一种高效的交通工具,更成为了连接亲情、实现梦想的桥梁,为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织就发展新图景
武威地处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的最佳区域,是甘肃传统农业大市和国家商品粮基地,被誉为中国蜜瓜、人参果、茴香、食用菌、高原夏菜、肉羊之乡。过去,受制于交通条件,农产品外销面临运输成本高、时效性差等问题。高铁开通后,冷链物流、电商快递等配套服务加速完善,武威的优质农产品得以更快进入全国市场。
在工业领域,高铁的虹吸效应促使部分制造业企业向武威转移。武威工业园区借助高铁优势,吸引了一批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武威作为兰新高铁的重要节点,承接了部分兰州外溢的产业和人才资源。一些科技型企业开始在武威设立分支机构,利用当地较低的土地和人力成本,形成“研发在兰州、生产在武威”的协同模式。
高铁的便捷性也促进了人才流动。武威职业技术大学与兰州、西安的高校合作更加紧密,学生交流、校企合作项目增多。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意愿增强,带动了本地就业市场活跃度提升。高铁还加速了资本流动,部分投资机构开始关注武威的文旅、新能源等产业,为城市经济注入新活力。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一年来,兰张高铁兰武段如同一条温暖的纽带,将武威与远方紧紧相连。老人与孙辈更频繁地团聚,游子说走就走的归途,游客对武威美食的赞叹,特产店日渐红火的生意......这些平凡而美好的画面,也是高铁带给武威最珍贵的礼物。
站在通车一周年的节点回望,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成长,更是一座城市与百姓生活的温情蜕变。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这条钢铁长龙将继续载着武威人的梦想与期盼,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武威这座千年古城,也将在高铁时代的春风里,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记者甘曜毓 王雁 董丽俊 金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