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方式导致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人群?不同体质人群如何控制体重?中医有什么减重法宝?
三种方法自测肥胖情况
BMI计算:体重(kg)/身高(m)的平方,BMI值<18.5为体重过轻,>24为超重,≥28为肥胖。
体脂率评估:男性体脂率≥25%、女性体脂率≥30%,是肥胖预警。
腰围测量: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可能面临腹型肥胖的风险。
中医健康减重的评判标准
体重的稳步下降且不伴随乏力症状: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对于BMI在24.0—32.5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建议每周减重0.5—1.0千克;而BMI≥32.5的中重度肥胖者,则建议以3—6个月为周期,分阶段实现减重5%—15%的目标。这种渐进式的减重方式能有效避免因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导致的气血耗伤。
消化功能的改善是重要评判指标: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胃功能的正常表现为排便规律、皮肤润泽。在科学减重过程中,不应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或大便异常等情况。这反映了机体代谢功能的良性调整,而非单纯的体重下降。
精神状态的良好维持:通过中医方法减重后,患者应感到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具体表现为:痰湿体质者身重困倦感减轻,湿热体质者口苦症状缓解,阴虚者盗汗改善,阳虚者畏寒症状减轻。这种“精、气、神”的整体改善,体现了中医“形神合一”的健康理念,避免了因减重导致的情绪波动或饮食紊乱。
不同体质怎么减重
气虚体质者 气虚体质者常见形体臃肿、神疲乏力、自汗水肿等表现,调理重点在于健脾益气。饮食宜选用牛肉、山药、大枣等甘温补气之品,配合八段锦、太极拳等柔缓运动,切忌过度节食或剧烈运动耗伤正气。
阳虚体质者 阳虚体质者多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调理当以温补脾肾为要。饮食上,羊肉、核桃、茴香等温热食材尤为适宜,四季均需避免生冷饮食,冬季更应注意防寒保暖。
阴虚体质者 阴虚体质者虽形体偏瘦,但常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虚火症状。调理宜用鸭肉、百合、桑葚等甘凉滋润之品,同时要避免辛辣燥热食物伤阴,保持规律作息尤为重要。
湿热体质者 湿热体质者多见口苦口臭、皮肤油腻、舌苔黄腻等湿热蕴结之象。饮食当以冬瓜、苦瓜、赤小豆等清热或利湿之品为主,配合游泳、骑行等运动发汗排湿,同时要严格限制烧烤油炸食品。
血瘀体质者 血瘀体质者常见面色晦暗、痛经、舌质紫暗等瘀血征象。调理宜用山楂、玫瑰花、黑木耳等活血化瘀食材,配合舞蹈、快走等有节律运动,避免久坐不动加重气血瘀滞。
气郁体质者 气郁体质者多表现为情绪抑郁、胸胁胀满等肝气郁结症状。柑橘、薄荷等理气解郁食物配合户外活动最为适宜,同时要重视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痰湿体质者 痰湿体质者多见形体肥胖、胸闷痰多、舌苔厚腻等痰湿内停表现。陈皮、薏苡仁等化痰祛湿食材配合有氧运动可收良效,但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
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需特别注意规避过敏原,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增强免疫力,必要时可配合中医脱敏治疗。
家庭常备减脂茶
适合痰湿质、阳虚质 陈皮10g、茯苓15g、葛根15g、焦山楂10g、肉桂2g减脂茶。
适合湿热质、气郁质 决明子10g、陈皮10g、茯苓15g、枸杞15g、菊花10g。
(稿件来源:养生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