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里,菌棒散发出的独特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种植大户陈莲和丈夫郭斌川为最后一茬香菇出菇做准备。不远处的合作社储备站,油菜籽、燕麦等种子堆成小山。新修建的冷链保鲜库前,工作人员仔细检查设备,一会儿查看仪器数据,一会儿调试按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以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为底色的“花朵”,正缓缓绽放开来。
走进天祝县德吉藜都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得宝正在清点春耕物资,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种子、化肥储量充足、价格稳定,社员和村民随用随取。”为保障春耕生产,德吉新村早谋划、早行动,通过合作社统一调配农资,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平价肥”。
近年来,德吉新村通过“合作社+农户”联供模式,集中采购优质牧草、藜麦等作物种子,并邀请农技专家开展培训,千方百计为村民提收入、减成本。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2024年,德吉新村种植香菇、平菇等1992万袋,年产鲜菇超6000吨。郭斌川、陈莲夫妻俩是受益者之一。郭斌川算了一笔账:10座大棚年收入40多万元,比打工翻了几番。像这样的种植大户,村里有30余户。
产业链延伸更让小蘑菇身价倍增。村里新建冷链保鲜库7座和初加工小蘑菇包装车间1座,有效解决鲜菇储存难题。松山镇菌业办干部徐永虎介绍,依托3000座种植棚和冷链物流体系,德吉新村正在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争取让村民的“钱袋子”再鼓一鼓。
“以前在广东租住的是小单间,现在在家门口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还当上了老板,收入比打工时多了不少。”陈莲的喜悦中道出了德吉新村的共富密码。
松山镇党委副书记周源介绍,近年来,通过“党总支+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全村成立27个合作社、60个家庭农场,带动600余人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的目标。
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德吉新村发展节节攀升的关键在产业赋能和治理创新。“我们将继续扩大食用菌精深加工规模,让群众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甜。”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周源信心十足。( 记者王丽 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