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我们一起走过】㉓
祁连巍峨,青山应如是;碧波荡漾,候鸟共栖息;绿染沙海,荒漠焕新颜……时光荏苒,绘就武威大地青山绿水的崭新画卷。
武威市城市鸟瞰图
回眸2024年,武威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有力保障资源供给,有效支撑了武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与省地矿局、省煤田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同期矿业权出让数量和出让收益“双突破”;在全省率先打造不动产登记“跨域通办”示范样板,实现河西地区“跨市通办”业务全覆盖;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搬迁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武威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暨“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项目荣获2024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一项项成绩的背后,是武威市自然资源系统的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加力推进规划体系建设
在武威市空间规划馆,街道、建筑、植被、区域布局……城市“画像”一览无余。
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2024年以来,武威市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引领,高质量完成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精心编制中心城区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一张图”信息系统,保障城市地下管线有序建设。制定建设工程豁免清单,出台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规划管理意见,推行建设项目审批“六办”服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我们将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加强城镇风貌管控塑造,加大项目规划保障力度,建立完善市县乡上下一体、系统完备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武威市规划技术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永亮说。
科技创新赋能测绘发展
网页端打开“天地图·武威”,可以查看同一区域多时期影像,医疗卫生、旅游景区、文化教育等信息,可以在同一图层内以不同颜色的标志呈现。
“天地图·武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电子地图,积累了海量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遥感影像、地形图、矢量数据、测绘专题数据等自然资源专业和权威的数据资源。2024年“天地图·武威”完成数据更新和功能升级,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
武威市自然资源局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科干部邓兴耀向记者介绍:“武威市入选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加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应用,扎实推进‘实景三维武威’建设,构绘高精度的三维空间地图,利用低空物联网视频,打造‘空天地网’自然资源综合监测监管体系,累计实施科技项目30余项,项目驱动、科技赋能助推全市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群众在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不动产权证
创新提速确权登记颁证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只需要交一次材料,然后等着领证就行了,真的很方便。”在武威市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市民孙女士高兴地说。
过去的一年,武威市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坚持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全面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常态化推行企业财产登记1个环节1个工作日办结,办理各类登记业务5.1万件;
——稳步提升“全程网办”“一网通办”效能,全面打通不动产登记和司法、教育等部门线上办理渠道;
——常态化推行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36个小区2.11万套住宅实现“交房可办证”,1.1万户购房群众顺利拿到不动产权证;
……
“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提升不动产登记便民化、快捷化水平,切实把好事实事办到企业群众心坎上,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武威市自然资源局确权登记科科长潘存斌说。
民勤县丰政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现场
优化升级避险搬迁成效
走进凉州区西营镇碑岭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安置点,整齐排列的民居,宽阔的马路,让人眼前一亮。
武威市2025年“万福迎春”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民勤县重兴镇上案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安置点,用笔墨送上对搬迁群众新民居、新生活的祝福。
搬出新生活、搬出新风貌、搬出新生态、搬出新发展。
武威市自然资源局生态修复科干部张浒德告诉记者:“武威市累计实施生态及地灾搬迁1.39万户,建成集中安置点143个,已成为产业发展‘新高地’、乡村振兴‘新地标’。”
安居,是人民群众幸福的基点。2024年,武威市抢抓省委、省政府持续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机遇,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城镇建设、教育卫生等行业项目资金8.7亿元,助力安置点“五化”“五通”“五配套”建设,擦亮群众幸福“底色”。(部分图片由王丽 刘怀裕提供)(新武威记者秦树静 赵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