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入户宣传。
“好儿媳”陪婆婆聊天。
南安村农村婚恋中心线上直播。
“一碗烩菜能搞定的事就不要过多的麻烦和浪费了。”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红’事新办、‘白’事从简,破除陈规旧俗,大家不再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真是省心又省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巧用“加减乘除”法,多举措稳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文明新风吹进千万百姓家。
加强党建强根基
移风易俗既关乎党风政风民风,也关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民勤县大坝镇宣传委员张丽萍说,长期以来,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党建固基,乡风润魂”,瞄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移风易俗,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用文明滋养乡土文化、滋养乡情,积极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氛围。
民勤县薛百镇通过召开相关党政班子成员、部分乡镇代表、村支部书记、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听取各方意见,提出以党建引领为切入点的村规民约,遏制高价彩礼、提倡厚养薄葬、抵制人情攀比、控制红白喜事宴请等。
“我们不断强化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宣传和动员党员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以强有力的组织建设为支撑点,形成合力,夯实文明乡风根基。”张丽萍说。
全市各乡镇把村规民约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导各村做到“一村一约”,明确规定红白喜事人情随礼封顶制。同时,将“积分制”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和积分办法,对群众移风易俗情况进行积分评定,利用“爱心超市”作为载体给予激励嘉许,引导大家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
减少浪费改观念
近年来,我市各县区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把村规民约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引导各村做到“一村一约”。
凉州区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整治“任务书”。针对近年来彩礼金额普遍过高、人情礼金名目繁多、数额过大等问题,制定了《凉州区开展专项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厘清治理职责、细化任务分工,多举措靶向治理,深入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
“我们村以前办丧事有些人家会大操大办,总体花费比较大。这几年,村干部经常上门宣传厚养薄葬,推行‘一碗烩菜办丧事’等好做法,村民们都很响应。”天祝县炭窑沟村民岩茂怀说。
乘势引导树新风
13日上午,记者走进民勤县薛百镇宋和村“好儿媳”刘慧家时,她正在院子里一边洗衣服一边陪着婆婆聊天。
“她可真正是我们村有名的好儿媳呢!”说到刘慧,村民们无不对她竖起大拇指。婆婆张菊英也赞许有加:“我们老两口子身体都不好,全靠着这个儿媳妇每天忙里忙外地照顾,这么多年了也从来没有过一声抱怨。”
我市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大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孝善家风建设为载体,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家庭文明建设活动,以淳朴家风带动社会新风。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武威人”“好婆媳”“好夫妻”“好妯娌”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小群体”凝聚强大社会“正能量”。
据统计,全市现有文明村镇977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7个、省级文明村镇118个、市级文明村镇 233个。
除去陋习靠宣传
“大哥大姐,村上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你们都知道吧,要记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的原则啊。”民勤县文明实践中心工作人员张莉,在薛百镇走访时对村民说。
为有效提高大家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各乡镇通过宣传标语、制作移风易俗主题墙、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等形式,不断提升群众知晓度、参与度,践行移风易俗的主动性、自觉性。
“以前谁家要办喜事,村里人都会问一句‘彩礼给了多少’,如果给得少了都会被笑话,可十几万的彩礼对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凉州区双城镇南安村村支部书记贺兆仓说,“为了帮助村里单身青年找到对象,2020年我们村党支部牵头创建了一个农村婚恋中心。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义务帮助单身青年找对象,还会积极宣传抵制高价彩礼。”(记者王雁 见习记者金赚 实习生田晗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