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武威新闻
专家学者谈凉州文化 五凉文化的深远影响
时间:2024-05-20 08:53:29 来源:武威日报 阅读量:274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徐兆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武威为中心形成的凉州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风采,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结合的产物,五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广泛深远,成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汇的一个重要节点,充当了承上启下、承西启东的角色。

陈寅恪先生认为,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华文脉凋零,而河西一地尚有保存,其“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到了隋唐,礼乐的教化非常兴盛,隋唐时代的音乐有一部分出自于南朝,绝大部分来自于凉州,这个凉州指的是非常广阔的河西走廊,当时凉州是接应整个西域的,到了长安和中原一带,礼乐来自于河西走廊。《新唐书》《礼乐十二卷》写道:“周、隋管弦杂曲数百,皆西凉乐也。鼓舞曲,皆龟兹乐也。”这使人非常震惊。唐朝的音乐来自周隋,而周隋之乐除了一些散佚的旧声外,新声皆来自凉州,所谓管弦乐皆自西来。到了唐朝的时候,河西走廊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时此刻的凉州就又成为中心,那么它就成为继长安之后向西发展的第二个大都市。凉州这个词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策略,它也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行政策略。

凉州为原雍州之地,其地寒凉,故名为凉州,凉州一名始出。所谓的雍州就是大禹治理好黄河后,将天下划为九州,雍州的范围也就变成了凉州,地域范围从河西之地一直辐射到南疆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板块,变成农耕互相融合的地方,因此它的文化演变为从游牧文明逐渐的向游牧和农耕融合,再到农耕为主的文化。

凉州文化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在历史长河中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样板、影响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体。因为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北麓,这使凉州与河西走廊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南边自古是羌人、藏人、吐谷浑人和各种西戎胡人,而北面是羌人、月氏、乌逊、匈奴人和各种被称为西戎的胡人,其西边是新疆无数来来往往的少数民族,这就使得凉州与河西走廊一直处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历史之中。另一方面代表了中华文明向西开拓中华文明,五凉时期的统治者不论是汉族世族著姓,还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异族权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都敦崇儒学,倡导汉化教育。西凉初建,即大兴学校,兴办教育,倡导儒学。北凉则尊孔读经于庙堂之上,沮渠蒙逊父子还数次遣使奉表江南刘氏王朝,求取大量经史子集,并献上不少河西学者的著作。在今天的河西走廊,能看见有非常完整的一个文庙,说明儒家文化一直在向西开拓,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地,在新疆地区、敦煌都能看见儒家文化,在尼雅河畔出土了很多的文献,也能看见儒家文化的经典教育,所以中华文明在向西开拓的过程中,凉州是一个见证地。作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结合的产物,五凉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广泛深远。(本报记者韩筱蓓整理)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