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春走基层丨西瓜产业种出“甜蜜”致富路
时间:2023-01-11 09:14:19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阅读量:280

微信图片_20230110141932.jpg

种植西瓜有甜头,村民致富有奔头。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刘老板,最近西瓜市场行情咋样?”


“最近收购价是一斤3元,销路不错!”


1月9日下午2时许,在凉州区大柳镇烟房村四组西瓜种植基地,种植户李红年和武威市凉州区旭腾江太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亮聊着西瓜销售事宜。


大柳镇是武威市乃至河西地区响当当的“西瓜小镇”,这里种植西瓜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西瓜王子、L600等品牌西瓜,薄皮多汁、甘甜爽口,备受省内外市场青睐。


室外寒气袭人,棚内温暖如春。走进李红年家的西瓜大棚,一株株绿油油的藤蔓缠绕在西瓜架上,一个个滚圆饱满的西瓜悬在空中,在藤叶衬托下,长势十分喜人。


微信图片_20230110141949.jpg

“吃”着有机肥,“住”着阳光房,“睡”着吊绳床的“大柳西瓜”。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看着即将采摘上市的西瓜,李红年的脸上挂满了喜悦。“村里的西瓜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家4座大棚西瓜都是去年10月栽的,瓜苗好,管理到位,西瓜长势旺,一茬能产8000多斤,有专门的合作社对接市场,销路根本不用愁。”李红年说。


在烟房村,李红年是有名的西瓜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从2007年以来,他通过种西瓜持续增加家庭收入,钱袋子鼓起来了,家庭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去年,他在武威城区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楼房,农闲时节,和老伴一起进城过城里人的生活。


DSC_7211.JPG

村民抢抓春节销售旺季,积极运瓜到市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彼时,在200多米外的大柳镇瓜果蔬菜交易市场里,车辆穿梭、人头攒动,许多村民驾驶着满载西瓜的农用车驶入市场,经过验收、过秤等一番忙碌,一箱箱包装精美的西瓜很快就被装上大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市场就是种植户收入的保障,为了让种植户多挣钱,我们合作社多渠道开拓市场,多方联系对接各地客商,这些西瓜主要销往兰州、郑州、西安、北京等地。”刘亮说,“随着春节的临近,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外销西瓜20吨以上,真正做到了西瓜即采即销。”


微信图片_20230110144030.jpg

积极装车,销往外地市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产业兴旺,致富路宽。近年来,凉州区大柳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持“一镇一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西瓜产业,探索出了“一年四茬”“吊蔓栽培”等种植模式。以“甘味”“凉州农鲜”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打造“大柳西瓜”特色品牌,累计建成日光温室3142座6306亩,其中80%以上的日光温室以种植西瓜为主,种植规模达到4800亩以上,形成了烟房、大柳、桥坡3个千亩种植园区,年产优质西瓜5万吨以上,年产值2亿元以上,西瓜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微信图片_20230110142033.jpg

 大柳镇西瓜产业分布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DJI_0497.JPG

大柳镇西瓜日光温室大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网站简介
版权说明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主管单位:中共武威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武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武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陇ICP备08000632号 甘肃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62120180010 甘公网安备:62030202000185
新闻热线:0935-8219255 0935-8330092 技术支持:甘肃新媒体集团九色鹿技术公司